【记者调查】暴雨洪涝过后怎样预防疾病
夏季是洪涝的高发期,前不久怀化多次遭受特大暴雨的袭击,多地发生洪涝灾害。随着天气放晴,水位降低,洪水已逐渐退去。但是暴雨洪涝过后,因动物尸体、垃圾、废物等暴露出来,腐烂发臭物极易引起疫病。那么,暴雨洪涝过后,我们该如何预防疾病呢?就此,记者做了采访调查。
城区没有出现因洪涝引发的群体性疾病
记者来到怀化市中医院门诊了解情况,在该医院门诊部,记者看到,有不少前来挂号看病的患者。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患者得知,来医院查看肠道疾病患者并不是很多,且患者经相关医生诊断为普通肠炎。
记者在该院的皮肤科了解到,没有接诊到洪水灾害患上皮肤病的患者。
随后,记者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道科。在该医院,记者同样看到许多从市区、县城过来看病的患者,记者向患者们打听得知,他们大多数都是患了普通肠炎,并不是因洪涝灾害患病的。
连日来,记者走访怀化城区几大医院了解到,虽然今年雨水多,但因各部门采取了预防措施,怀化城区没有出现因洪涝导致的群体性疾病患者。
洪涝易引发肠道、血吸虫、皮肤等传染疾病
记者采访到市中医医院消化科的副主任医师陈乐平,她介绍说:“近期我市持续降雨,局部地区出现洪涝。而洪涝灾害易导致水源受污染,经水传播的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甲肝、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极易发生。同时,大量积水容易造成蚊蝇孳生,这都给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条件。”
陈乐平说:洪涝灾害过后还易得血吸虫病。这是接触疫水而感染的寄生虫病。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为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特征,患者常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腹胀腹泻等症状出现。
疫区居民和参加抗洪救灾人员,要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尽量缩短接触时间、次数和暴露面积;必须接触疫水时应尽可能做好个体防护,如穿高筒胶鞋、带胶手套,穿防护衣裤;不可避免接触疫水时,下水前在将要接触疫水部位涂抹防护药膏。不直接饮用疫水,不在疫水中游泳和洗刷用具,饮用水一定要消毒或煮沸。
在接触疫水1至2天内,出现点状红色奇痒的丘疹,或在2周内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以及1月左右出现发热、畏寒、腹胀、腹痛、腹泻、肝脏肿大和肝区疼痛等症状,应尽快到就近血吸虫病防治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
此外,还需注意预防经水接触引起的皮肤病(与水接触引起的浸渍型)、眼结膜炎等疾病。
保护自身健康,减少疾病发生
陈乐平提示,汛期,市民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做好周围环境的卫生清扫。注意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变质及来源不明的食品;生吃瓜果、蔬菜要用清水洗净或削皮后食用;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需煮熟煮透后方可食用;不食用被水淹死的家禽、家畜;米面等粮食要密封保存,若是被雨水、洪水浸泡则不可再食用;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存放吃剩的或没有包装的食物,要注意防潮、防鼠、防蝇、防虫。汛期,井水、江河湖泊水容易被污染,大家切不可直接将这些水作为生活饮用水使用,不要喝生水,可选用瓶装水等安全水源作为饮用水。
“特别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接触疫水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药,如防锄霜和皮避敌等,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了疫水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早期治疗,以防止发病。”陈乐平说道。
最后,陈乐平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洪涝过后身体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切勿掉以轻心,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本报记者 罗艺瑶)
洪灾后饮用水及环境消毒方法
对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应先进行沉淀处理(加混凝剂硫酸铝或明矾或静置),后取上清水用漂白精片或漂白粉进行消毒30分钟后方可使用。浊度小、无污染的水消毒后可使用。
室内外地面、墙等物表消毒:清理后,用漂白粉或84消毒液配成1000毫克/升至2000毫克/升有效氯溶液喷洒消毒30分钟。
粪便消毒:采用10份粪水加1份漂白粉,搅拌均匀,2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使用加倍剂量的消毒剂消毒肠道传染病人的粪便。
垃圾消毒: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小时后深埋。
动物尸体处理:焚烧或掩埋,掩埋前先用5%漂白粉上清液喷雾消毒2小时后,装入塑料袋。掩埋地要远离居住地、距水源50米外,挖坑深大于等于2米,在坑底和动物尸体上层应用漂白粉按20克/平方米至40克/平方米的量处理后覆土掩埋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