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10 00:00 信息来源:市供销合作社
上半年,全系统经济运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整体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主要经营业务发展良好,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绝大多数省级供销合作社均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全系统销售、利润、消费品零售等主要指标增幅同自身相比达到了近年来同期最快的增速,也明显高于同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全社会总体增长水平。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系统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服务“三农”,在化肥、棉花以及农副产品产销衔接等方面发挥了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作用。
一、整体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1-6月累计,全系统销售总额8680.08亿元,同比增长36.89%,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1.39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销售总额3759.77亿元,同比增长36.80%,二季度销售总额4920.31亿元,同比增长36.95%。
分省看,全国29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合作社上半年销售总额均实现增长。其中,25个省(区、市)增幅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销售额前十位分别是:江苏(1711.39亿元)、山东(1043.10亿元)、浙江(829.27亿元)、河南(776.15亿元)、安徽(428.16亿元)、湖北(329.58亿元)、河北(307.23亿元)、湖南(255.28亿元)、四川(226.19亿元)、广东(207.65亿元)。
增幅前十位分别是:新疆兵团(104.32%)、海南(97.56%)、内蒙古(65.88%)、青海(65.53%)、贵州(64.08%)、吉林(62.69%)、浙江(62.03%)、安徽(55.05%)、宁夏(50.46%)和河南(46.60%)。
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根据《企业财务电讯月报》,1-6月份,全系统企业汇总实现利润61.7亿元,同比增加22.9亿元,增长59%,增幅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水平。其中,全系统县以上企业实现利润56亿元,同比增加21.2亿元,增长60.9%;基层社实现利润5.7亿元,同比增加1.7亿元,增长42.5%;农资企业盈利7.1亿元,同比增加6亿元;棉麻企业实现利润11.5亿元,同比增加2亿元。
分省看,全国27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合作社上半年汇总实现盈利,盈利省份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但仍有黑龙江、新疆和海南等3个单位汇总亏损。
三、主要经营业务总体发展良好
化肥销售增长明显。今年化肥市场的总体特点是产量继续增长,国内资源可供量充裕,出口结构变化较大,价格总水平高于去年。各地供销社农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大采购销售力度,积极筹备货源,落实储备工作,稳定市场价格,确保春耕及“三夏”化肥供应。总的看,今年春耕期间没有较大范围的化肥断档脱销的问题,农业用肥得到充分满足。1-6月份,全系统累计从生产者购进化肥7679.94万吨,同比增长17.58%;销售7010.33万吨,增长7.16%。上半年其他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同比也有较大增长,其中,化学农药类增长24.55%,农膜类增长43.05%,农用机械类增长66.88%,种子种苗饲料类增长45.37%。
农副产品购销两旺。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扶持引导下,农副产品购销旺盛,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活跃。1-6月份,全系统农副产品购进总额实现1352.13亿元,同比增长42.75%,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982.34亿元,增长47.21%。粮食油料、茶叶、畜产品、干鲜果品、肉禽蛋等农副产品购销额同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针对入春以来部分地区出现的蔬菜滞销情况,各地各级供销合作社利用在农副产品流通中的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社有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解决农户“卖菜难”问题。据统计,1-6月份,全系统销售干鲜菜类114.92亿元,同比增长115.33%。
今年以来,棉花价格继续震荡波动,对棉花购销带来一定影响。各地供销合作社棉花企业主动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加强市场形势研判,认真做好棉花购销工作。1-6月份全系统收购棉花164.39万吨,同比增长48.11%,销售142.42万吨,同比下降10.38%。截至6月底,全系统库存棉花同比增长33.98%。据了解,部分库存棉花是在较高价位购进的,随着棉花销售价格下跌,一些棉花企业后期销售压力增大,并且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
消费品零售快速增长。1-6月份,全系统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604.71亿元,同比增长34.11%,比全社会增幅高17.3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农民增收,促使消费能力提升。二是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不断完善,大大拉动了农村消费。三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全面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推动了消费品销售持续增长。
再生资源回收及销售保持增长。1-6月份再生资源收购额410.97亿元,同比增长65.33%,销售476.85亿元,增长39.19%。再生资源市场交易额129.76亿元,增长44.15%。
新型业务发展迅速。1-6月份全系统服务业经营额16.24亿元,同比增长73.13%;房地产开发经营额43.07亿元,增长31.75%;资产经营额28.94亿元,增长25.88%。
进出口额稳定增长。1-6月份全系统进出口总额259.72亿元,同比增长24.88%,其中,进口114.75亿元,增长32.20%;出口144.97亿元,增长19.64%。
四、大中型项目建设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2011年,我们通过统计联网直报,对全系统全资、控股的,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在建项目进行了重点监测,逐月跟踪统计。截至6月底,全系统在建的大中型项目249个,总投资732.7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1.72亿元,今年内已完成投资68.85亿元。项目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是新开工项目多。目前在建的249个大中型项目中,今年新开工项目140个,占到一多半。
二是项目投资额大。平均每个项目投资2.9亿元。其中,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40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12个。
三是项目类别覆盖广。按各类项目数量排序,有仓储物流设施类70个,批发交易市场类49个,商场、购物中心类43个,房地产类26个,加工制造类23个,科研设施类3个,另有其他类项目35个。
四是项目在不同层级供销合作社都有分布。249个在建项目中,全国总社有28个,总投资120.2亿元;省级供销合作社有51个,总投资210亿元;地市级供销合作社有65个,总投资195.7亿元;县及县以下供销合作社有106个,总投资206.9亿元。
五是项目区域集中度高。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共有在建项目155个,总投资505.5亿元。中部地区共有项目48个,总投资73.6亿元。西部地区共有项目18个,总投资33.5亿元。东部地区项目数量占项目总数近三分之二,总投资占全部投资的近七成。其中,浙江、江苏、山东三省项目数量又占东部地区全部项目的72%,投资额占76%。西部地区18个项目中,甘肃省占了5个。发展不平衡问题在项目建设上再次充分显现。
五、巩固和发展当前良好势头,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实施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战略任务和目标的第一年,保持并实现全年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半年,全系统经济运行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精神,按照五代会、五届二次理事会和改革发展务虚会的工作部署,主动作为,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加快推进联合发展,进一步加大经营结构调整力度,加强项目建设,大力开拓市场,全面提高发展质量,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抓住时机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扩大市场分额。当前,农村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9%, 13年来增长幅度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今年以来,农民收入仍保持了快速增长,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3.7%,是城镇居民的近两倍。农民收入上去了,农村购买力稳步扩大,农村市场的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抓住机遇,发挥网络优势,积极组织适销对路商品,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努力扩大市场分额。
(二)围绕产销衔接,搞活农副产品流通。要掌握政策,顺应市场,抓好购销环节关键工作,扩大农副产品经营品种和规模。充分发挥批发市场以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层社、行业协会以及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延伸经营链条,提高服务水平,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的同时,努力扩大经营规模,并在探索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三)进一步拓展新的经营服务领域。抓住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经营业务转型升级。拓展医药、石油、农机具、家居建材、通信器材等经营业务,积极介入和发展金融服务、加工制造、房地产开发、酒店旅游、展销展会等新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新网工程”的对接力度,在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等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领域,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将服务链条延伸至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
(四)加快重要项目建设。结合各地实际,抓住机遇,集中力量,盘活现有土地、仓储等资产,抓紧建设一批高水平、高标准的现代物流项目,积极推进农资、棉花、日用消费品和农副产品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提升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通过项目对接、产权联结,加快抢滩布点、延伸网络,全面提高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网络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要着力推进和发展加工制造、房地产开发等新的业务领域项目建设,努力提升系统的整体实力。充分利用总社与农发行、交通银行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积极争取资金支持。
(五)积极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要充分把握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形势,进一步加大创办力度,加强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联系,不断提升供销合作社在农民专业合作中的比重和影响力。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组织开展好专业合作社承担的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建设一批带动能力较强、产业链条完整、助农增收明显的示范社,切实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通过产销衔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等,帮助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定的市场渠道,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促进农产品供给和价格稳定。牵头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推进专业合作社的联合合作,为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搭建服务平台。
(六)加强对不同发展地区的分类指导。发展势头好的地区,要进一步拓宽发展领域,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一些经济指标下滑甚至亏损的单位和地区,要认真分析原因,振奋精神,树立信心,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主动作为,大力开拓市场,尽快扭转被动局面。继续强化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测。加强信息收集、反馈,提高信息反应速度,充分利用联网直报等现代统计方式,不断提高统计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为加强管理和指导经营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