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警营风采

刑事技术民警郑建国:解密“无声证言”,在冰冷的检验中寻找温度

发布时间:2023-04-12 08:56 信息来源:怀化警务

在形形色色的勘查现场有他匆忙的背影

在堆满仪器的工作台上有他专注的眼神

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

于千头万绪间拨开迷雾

他常说:

“被告人会说谎,证人会说谎

但是物证不会说谎”

▲郑建国(左三)第四届湖南省刑事技术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理化检验项目个人二等奖。
    郑建国,男,1986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自2014年3月进入怀化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从事理化检验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牢记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理化检验技术屡破大要案件。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2次,在《医药卫生》等国内期刊发表专业论文4篇,并入选全国公安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2023年3月,在第四届湖南省刑事技术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理化检验项目个人二等奖。

    这个民警看起来“很高冷” 

    与大家印象中风风火火的刑侦民警不同,他安静寡言,皮肤白净,俨然一副“书生”模样,第一眼看起来给人感觉有点“高冷”,但他却是怀化公安刑事技术队伍理化专业骨干尖兵。在9年的刑技检验之路中,郑建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到了检验鉴定“零差错”,检验报告法庭采信率100%。共受理各类案事件理化检验1700余起,利用专业的理化检验技术支持诉讼、引导侦查先后锁定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名。 

    理化检验工作看似平淡,却是技术含量极高,非常“烧脑”的。在日常工作中,为了从一条条蛛丝马迹中,通过科学精准的数据比对,发现、固定证据,他需要融汇专业知识,匹配同类的办案经验进行综合分析,为了解密“无声证言”,让证据开口说话,他必须心无旁骛、精神高度集中,让自己“冷”下来。
“死者心血的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数值在正常范围内,远低于一氧化碳中毒人员的含量,不符合火灾现场被焚烧导致死亡的情况,死者极可能在火灾前就死了。”在一起案情分析会上郑建国果断提出自己的疑点。也正是这一疑点的提出为成功侦破“中方5•05故意杀人案”,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有力支撑。
    为了排除一切干扰、全心投入,他时长会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有时候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行走在海量的数据库中,弥漫在刺鼻的理化试剂中,利用专业技能解码关键线索,他心无旁骛,全力以赴。 

    捍卫群众利益有“热心肠”
    刑侦技术工作看上去是“冰冷”的,但是刑事技术民警的心,却是有“温度”的。在郑建国“冷峻”的外表下,他有着一股“热忱”。他深知,刑事技术工作责任重大,出的每一个现场、做的每一个实验、写的每一份报告,都关乎群众利益、关乎公平正义。
    随着刑事犯罪日益呈现的复杂化多样化趋势,这也对刑事技术民警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能要求,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较强的实战能力。
2022年2月,怀化某县一小区发生了一起致一人死亡的蹊跷火灾。那场火,来得迅猛,短短十分钟便烧成了熊熊大火。虽然火灾现场经过了火与水的双重冲击,有效痕迹均已破坏,然而秉着“一定要解开蹊跷,探寻真相”的执着,郑建国通过在现场的认真细致勘查,初步判定了着火点,现场指导提取了相关检材,通过紧张的处理检测,最终在某检材中检出汽油残留物成分。几天后,被警方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了其在现场确实使用了汽油纵火的犯罪事实。
    郑建国的“高冷”源自对职业的执著和专注,“热忱”源于一名刑技民警的初心和使命。从警12年的他,始终秉承着“引领侦查、服务诉讼、支撑全局”的公安刑技精神,手执正义之剑,解密“无声证言”,让熠熠警徽照亮每个黑暗的角落,为群众带来希望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