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01 16:51 信息来源:怀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尊敬的王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建议 》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及市科技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坚持政府主导”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工作要求,在培国常务副市长的部署推进下,由市发改委牵头成立调研组,自3月初以来,先后深入13个县市区和高新区、国际陆港经开区进行调研,围绕我市10条重点产业链和2 个特色产业,全面收集整理了150余家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的调查意见。在“5+10”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下,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和机遇挑战,研究梳理了我市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突出短板和重点攻关领域,探讨提出了下一步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及对策举措,初步形成了《怀化市培育新质生产力研究及对策建议》。其中,保障措施中提到要“加强组织领导”即加强市级层面战略谋划、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涉及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和跨区域、跨部门的重大事项。市直相关部门立足职能职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出台配套政策,抓好推进落实,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二、关于“注重科技创新”方面。将科技创新置于关键核心位置,聚焦企业主体、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等四个方面精准持续发力,通过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梳理科创企业、项目、技术三张清单,推动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在专业领域技术优势突出的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兑现落实《怀化市“十四五”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等创新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扩大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区域(怀化市)联合基金资金池,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二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聚焦“5+10”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指导产业链企业凝炼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动态建立健全“技术池”,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深化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指导企业申报实施省级重点研发计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区域创新能力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提升。布局实施市级重点研发计划,助力企业突破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三是健全创新平台体系。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自建、共建和以“科创飞地”搭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构建科技要素市场体系,推动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网络全域覆盖,建设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鹤中一体化服务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四是推动成果转化应用。落实省“双高”对接专项行动,举办科技创新成果路演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推介活动,促进高校、企业、资本联动,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三、关于“把握质优要求”方面。如今绿色低碳是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原则和根本导向。实现途径包括发展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打造高效生态产业集群,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高耗能产业等。对此,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发挥怀化比较优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填补产业链空白或实现国产替代领域,高水平培育壮大一批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产业创新集群;围绕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重点领域,大力实施技术提升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推进产品高端化、装备智能化、生产绿色化转型;围绕“两高”行业和落后产能,深挖绿色降碳技术改造和全产业链运行潜力,坚决守好发展底线。
四、关于“重视人才支撑”方面。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主渠道作用,建立重点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支持各产业园区、产业链链主企业结合发展需求开展项目制、订单制、套餐制、学徒制人才培训,增强高技能人才的就地供给。以公共实训基地、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要载体,推动培训市场全面开放,积极打造劳务品牌,加强对周边区域劳动力的吸纳。建强“人力资源”超市平台,推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等服务向周边城市覆盖,不断扩大在五省毗邻城市间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将“5+10”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国际陆港建设作为科技人才汇聚的“梧桐树”,结合实施“芙蓉计划”“五溪计划”和“湘智回归”行动,组织实施重点攻关“揭榜挂帅”、人才团队支持计划、自科基金地区(怀化市)联合基金计划,分类分层招引人才,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