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怀化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怀化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报告

发布时间:2016-01-06 21:28 信息来源:怀化市发改委

怀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宜堂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年经济运行低开高走、稳中有升、均衡推进,总体完成了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一)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0亿元,增长8.6%(预计数,下同),高于年初计划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8亿元,增长4%,完成年初计划目标;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8亿元,增长9%,低于年初计划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44亿元,增长9.1%,高于年初计划1个百分点。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4.6亿元,增长18%,高于年初计划3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亿元,增长11.3%,低于年初计划1.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低于年初计划4.8个百分点。实现公共财政收入1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2.8亿元,均增长10%,完成年初计划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940元,增长9%,低于年初计划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130元,增长10%,低于年初计划1个百分点。

(二)产业调整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14.5:43.7:41.8调整为13.1:44.4:42.5。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大力推进产业及产业园区建设,启动三年倍增计划。实施重点工业项目71个,驶多飞镁合金、正清新版GMP口服制剂生产线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市产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70万平方米,实现技工贸收入71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35家。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完成粮食播面485.3万亩,总产182万吨。新建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园区120万亩。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10家。沅陵碣滩茶精深加工、新晃黄牛产业等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288亿元,增长19.7%。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到500多家。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实施重点商贸物流项目29个,完成投资38.5亿元。武陵山现代商贸物流城、飞达金融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淘宝电子商务平台上线运营,成为全省首家上线的地市馆。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5%。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373亿元、809亿元,分别增长10.2%、16.3%。销售商品房398.58万平方米,增长69.85%。

(三)改革开放注入新动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市级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乡镇区划调整基本完成,撤并乡镇93个。市城建投、水务投、交建投和土地收储中心四大平台加快整合。怀化农村商业银行挂牌营业。作为第一个非试点市,率先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有序推进。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稳步推开。麻阳“贫困农户特惠信用小额贷款”做法在全国推广。溆浦县列为省直管县试点。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长沙海关驻怀化监管机构筹备办已经挂牌。完成沅陵、辰溪、溆浦、会同、中方5个外派劳务站点建设。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86亿元。进出口总额达4300万美元。

(四)社会民生得到新改善。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提高到77.4%。通道县、洪江市(含洪江区)、中方县、鹤城区、溆浦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偿范围,实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覆盖全市。芷江县纳入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怀化市、沅陵县、黄溪口镇、县溪镇成功申报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镇化率由去年的41.2%提升到43%。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90所,农村公办幼儿园26所,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9.5万平方米。怀化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增城镇就业3.6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五大社会保险登记参保达548万人次。城乡低保人数达到46.3万人,发放低保资金7.2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4.3万套,改造农村危旧房2.1万户。在全省率先推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全市医疗机构发展到4542家,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5.3张、执业(助理)医师1.8人。启动扶贫“十个到村到户”行动,18.8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成功承办湖南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和第五届芷江和平文化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4‰,全市总人口达530万。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综合实力不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还有56.42万贫困人口、1237个贫困村;产业及产业园区发展仍然滞后;开放经济、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金融服务业发展不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还存在薄弱环节。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我市面临的机遇十分难得,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发展定力,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三量齐升”、“五化同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奋力实施“一极两带”和“一个中心、四个怀化”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抓重点、惠民生、防风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湖南的怀化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2016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公共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5%以内;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GDP综合能耗及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里考核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左右。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推进“一极两带”战略,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抢抓“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上升到省级战略层面的重大机遇,奋力实施“一极两带”战略,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一是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湘西地区开发等政策支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联动、产业体系培育、商贸物流提升、服务平台构筑、引资引技升级、人文交流拓展等增长极培育行动,把怀化打造成为湖南辐射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的增长极。二是依托沪昆高铁、沪昆铁路、沪昆高速公路形成的东西发展轴,往东与邵阳、娄底,往西与贵州、重庆对接,积极促进区域合作,把怀化打造成为沪昆高铁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城市。三是依托焦柳铁路、张吉怀高铁、渝怀铁路、包茂高速公路形成的南北发展轴,往北与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往南与桂林、黔东南对接,共同打造贯通湘黔桂渝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怀化打造成为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城市。

(二)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增投资扩消费。一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石煤综合利用、怀邵衡铁路、怀芷高速、芷江机场改扩建、太平溪综合治理、保障性住房等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建设。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围绕重大战略、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主动谋划、精准对接,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省“十三五”笼子。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着力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5亿元。二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力支持和培育养老家政健康、信息、旅游休闲、绿色、住房、文化教育体育等消费,推进适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的日常生活用品消费。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建设技工贸收入过千亿元园区为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园区三年倍增计划,支持怀化工业园、怀化经开区建设国家级产业园区,推进怀黔千亿工业走廊建设。全年产业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财税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增长25%以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把现代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建设成为支柱性产业。大力推动水电、林木、有色、化工、食品、纺织、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二是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抓好粮油、果蔬茶、畜牧水产、竹木、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力争生产面积稳中有增。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开发主体。力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增长19%以上,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一批商贸物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本土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商贸物流企业。大力实施生态文化旅游“1354”工程,抓好精品景区建设、景区质量等级创建和特色旅游精品路线开发。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园区、文化(广告)创意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会展服务、健康养老、金融保险等产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一是加快城镇扩容提质。按照“一核三轴六组团”的空间格局和“一圈两水四山七园”的生态布局,着力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启动金海路、香洲南路等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推进中心城区亮化、美化、绿化、农贸市场、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建设,实施太平溪、舞水河综合治理,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鹤中洪芷城镇群建设,以乡镇区划调整为契机,大力实施中心镇品味提升和省际边界口子镇(乡)建设,培育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二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序推进国家、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入实施“百城千镇万村”工程,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重点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房屋建设与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千里高速、高铁沿线居民建筑、民俗风貌、原生态景观工程。三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启动渝怀复线、张吉怀高铁、怀邵衡铁路、怀芷高速、S332溆浦进马江至中方新建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城乡电网改造任务,加快完善城乡水利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天然气全覆盖。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平安怀化创建。四是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围绕打造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深入实施“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四大工程,确保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83%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1%,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以上。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推动全社会低碳生活、绿色消费。

(五)推动创新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全面深化开放合作。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加大与成渝城市群的深度对接,深化湘黔两省战略合作机制,协同推进沪昆高铁经济带和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依托海关、口岸建设,畅通外贸通道,培育外贸企业,大幅提升贸易规模。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对外贸易新业态,培育壮大外贸新增长点。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推动更多的怀化产品“走出去”。二是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下大力气推进简政放权、现代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培养创新主体,努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家,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体1万个。

(六)加强社会民生建设,促进发展成果共享。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开展产业扶持、生态移民、低保兜底、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基础设施、教育培训、金融服务、结对帮扶、党员示范引领“十个到村到户”行动,确保18.8万人口脱贫。二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试点工作“643”计划,加快实施学前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均衡优质、高中教育提质、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提升、特殊教育强化等教育发展重大工程,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三是努力促进就业创业。全面实施公共就业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平台建设等就业保障工程,力争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万人。四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抓好各类保险扩面、基金征缴、资金发放等工作,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建立精准救助机制,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关爱活动,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五是大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以建设辐射五省周边的省级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为目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全覆盖,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认真落实好“全面二孩”政策,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六是推动文化体育繁荣发展。重点抓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完善文化基础设施,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倡导全民健身运动。

各位代表,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为怀化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